你不知道的賣國幣
2020-07-01 14:54:38 來源:
抗日期間,汪偽政權在日本帝國主義監控下發行了名目繁多的偽幣,用來搜刮中國人民的血汗,把戰爭經費轉嫁給中國人民。
在我國華東地區偽幣發行量最大、流通時間最長、搜刮人民最多的是偽中央儲備銀行券。該券是由汪精衛偽中央儲備銀行發行的,始發于1941年1月,主要強行流通區域是汪偽政權所在地南京,還有上海市及蘇、浙、皖、閩等省淪陷區。1941年當年發行額就達26093萬元,其后繼續無控制地增發,至1945年8月中旬日寇投降時累計發行額為24917多億萬元。由于儲備券濫發,物價飛漲,使華東地區民眾飽受其苦。中儲券面額有多種,輔幣有1分、5分及1角、2角、5角5種,主幣有1、5、10、100、500、1000、5000、1萬元8種,共有47種版別。還有已印好未及發行的10萬元券一種。偽中央儲備銀行券正面都印上孫中山先生像,背面主景都為中山陵圖案,此設計是汪精衛妄圖打著繼承孫中山遺志來蒙騙群眾的.
相關閱讀